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尽管有经济学者不同意我的这种说法,认为虚假的繁荣更多的来自于政治层面的决策,但我更愿意从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判断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方式。

    土地财政、GDP经济、能源的高消耗、盲目的城市化和混乱无度的中小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中国极其有限的资源(包括进口的资源),由此,中国的GDP尽管在导向性地向下打压,但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仍至高无上。

    首先,在房地产非理性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下一步可利用的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正趋于枯竭,土地价格的上涨是不可回避的,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只能靠占用农田和地方所谓的工业园区来明强豪夺,这种失控的资源掠夺,一方面反映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50%来自于土地买卖,另一方面已决定了下一步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匮乏的趋势。

    大规模的建设发电厂仍解决不了中国工业用电问题,煤电矛盾和价格关系已陷入诸侯大战的状态。中国作为世界产煤大国近年居然也陷入进口煤的行列,而石油天然气高达50%以上的对外依存度,使中国能源安全几乎丧失了基本安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都决定今后中国石油、天然气的进口通道,原有的合同定价采购模式已在国际经济的博弈中失去稳定性。中国年产量高达6.6亿吨的钢铁产业,支撑着中国庞大的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但是,一但经济出现下滑,钢铁产业的失衡将会呈现潮水般的爆发。

    中国尽管在全力控制能源消耗,但能源富裕省份似乎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仍在大肆挥霍电能、天然气和石油,在全国范围内能源的合理配置关系长期处于失控状态,用市场的手段调节供需又受各地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中央财政对能源投资的管控缺乏有效的手段。

    中国出口贸易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结束,国内资源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使中国传统制造业几乎在出口盈利竞争中失去优势,沿海地区不惜代价实现的出口型经济的繁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沿海企业的内迁和劳动力的返乡是几十年来全球不多见的情景,它正在改变中国的产业布局和经济资源的分配关系,但同时,也唤醒中、西部地区对工业发展如饥似渴的追求。2011年,中西部地区的GDP全面飙升,与东部发达省市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对土地、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资源的粗放使用,进一步加重中国的能源危机。

    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从表面看中国经济仍呈现繁荣的景象,但是,在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日趋匮乏、新的能源体系建设缓慢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繁荣很可能正在进入“虚假繁荣”阶段。

    这是中国高层必须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话题:



0

推荐

史炜

史炜

103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学者,研究员,教授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电信、房地产、企业改制、商业流通研究。此外,从事讲学和专项咨询。

文章